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向親人傳福音

馮秉誠牧師傾囊相授「向親人傳福音」之秘笈

資料來源 基督日報


[美國消息]知道向誰傳福音最難嗎?是猶太人?回教徒?還是堅守無神論的人士?其實這些都不是準確答案,按馮秉誠牧師的話講,「向自己的親人傳福音最難!」如果基督徒信主後生命沒有改變,反而更難讓自己親人信主。

日前,北美真道培訓中心主任、暢銷書「遊子吟」作者馮秉誠牧師,在亞特蘭大華人基督教會分享了「向親人傳福音」之秘笈。他表示,其實向陌生人傳福音一般相對容易些,但是對於自己熟悉的人反而感到困難。

原因在於親人、朋友們往往對我們信主前的生活光景暸如指掌,自己的缺點、軟弱看得非常透徹。因此如果基督徒的行為、生命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即便講得再完美,也很難讓親人信主。

馮牧師說,傳福音都是需要聖靈的工作,無論開口與否,基督徒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向親人作見證,自己好比「魚缸�的小魚」--其一言一行皆在他們眼中。所以基督徒行為本身就是生命的自然流露。

這亦符合傳福音的精義:以生命見證生命、以生命影響生命和以生命拯救生命;傳福音的過程就是生命傳遞的過程。所以每個基督徒都要追求靈命的成長和更新。

回到生命更新這一點,馮牧師希望弟兄姊妹能夠順從聖靈的帶領,透過勤奮的讀經、禱告、團契生活來裝備自己,讓聖靈感動自己,親口說話。此外,亦要注意追求聖潔、力戒驕傲、誠實無偽及充實知識,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啟之於靈。

最後還要做到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不要怕被拒絕、傷害,要好好的禱告、祈求神開路,並讓他們能夠聽得明白,也為自己祈求屬天的智慧,及該說的話,不論是家人、親戚都是一樣的,唯有靠著聖靈的工作才能感動他們歸主。

全威

物色和培育領袖須知

 
回應教會領袖荒 物色和培育領袖須知

資料來源  基督日報


[香港消息]培育領袖接班人,不論在公司、教會和機構,都視爲相當重要。很多身爲領袖的人會問,那麽培養其他領袖需要做什麽?上週舉行的「百萬領袖使命」香港大會上回應了此問題,教導訓練領袖的步驟。

「百萬領袖使命」課程由被譽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領袖訓練大師」麥約翰牧師(John Maxwell)所創立,其課程的特色就是具強的轉移性,即領袖能夠通過課程培育其他人。會議中訓練員Jerry McCamey指出,真正的領袖懂得辨認那些是可造之才,並懂得怎樣裝備其他領袖。

領袖培育是大挑戰 卻不可或缺

領導任務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培養更多的領袖,訓練員表示,物色有潛質的領袖是個挑戰,引導他們是個挑戰,訓練他們是個挑戰,但必須要去做。教會的未來聯繫於能否培養更多和更好的領袖。摆在眼前的問題不是如何加増教會的人數,而是如何透過培養領袖去培增領袖。

保羅展示的領袖培訓的圖畫

講員透過提摩太後書2章1-26節展示保羅所描述關於領袖培養的圖畫,領袖是教練,去訓練和裝備那些忠心的人;領袖是精兵,要忍受困難,聚焦使命;領袖是運動員,要遵守紀律,以正直教導別人;領袖又如農夫辛勤耕種,令人在關顧下成長;領袖又如工人,學習努力地掌握神的話語;又如器皿,以至神可以使我們成就祂最美好的旨意;領袖是主的僕人,順服謙卑,溫和待人。

如何發掘領袖?

講員介紹有領袖潛質的人通常有的10 個特點。第一,他們能夠影響別人,留意他們影響那些人,多少人,何時有影響力;第二,他們向過程挑戰,停滯不前會感到忐忑不安;第三,他們被異象驅動,有異象的人少講多做,心中有一團火去實踐夢想;第四,他們與人關係良好,因爲他們領悟到人的價值,能與人建立關係;第五,他們可以在壓力下揮灑自如,因爲體現出領袖的價值在於他們能做什麽能忍耐什麽;第六,他們善於解決問題,從一個人處理的問題有多大能判斷出他的能力有多大;第七,他們有效與人溝通,與別人溝通的時候,能夠改變別人的思想、感受和行動。第八,他們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夠逆轉乾坤,並且希望證明給別人看;第六,他們擁有積極、僕人和持久的態度;第十,他們凴結果作檢討,領袖希望獲得別人的尊敬是因著自己的成果,而非自己的地位。

培育領袖之前先檢查自己

在培育領袖之前,要問問自己以下問題:我的生命是否值得別人學效?我願不願意為別人傾倒生命?我如何將自己的力量傳達給別人?我揀選的人有什麽潛質?我倆在個性和使命上是否配合?這位準領袖現在正影響著什麽類型的人?

培育領袖七步驟

第一, 智慧選擇合適的人,應選擇非常渴望改善、並有大潛質去產生改善的人。
第二, 適當挑戰他們,叫他們去解決一個難題,而這個挑戰應該是個人性、可達成、可量度和重要的。因爲有潛質的領袖應接受挑戰,而非單單接受教導。
第三, 慷慨地將資源投資在他們身上,這些資源可以是書籍、意念、陪練、影音記錄或訓練,幫助他們吸收從會議或研討會中學到的東西。
第四, 讓他們從旁察看你如何領導,這樣在你希望他們學習的事上,讓他們見到你的榜樣。同時作爲領袖本身,要在人際、技巧、做決定、做計劃和傳遞異象方面成爲別人榜樣。
第五, 發掘他們的長處經常鼓勵他們。找出神給他們的恩賜,鼓勵他們以這些恩賜來領導,並肯定他們的優點。
第六, 賦予他們責任和權力,讓他們去達成。因爲準領袖最終要肩負責任,而不是聽命於你。
第七, 定期與他們做檢討,平衡你對他們的期望和實際觀察所得。


内容取材自「百萬領袖使命」香港大會訓練手冊

相信的十大理由

十二個「屬靈定見」(

參與了教會十多年,經常被提醒要注意自己屬靈生命的成長,但我在想,對大部分的信徒而言,「屬靈」生命是個蠻抽象的概念。因此,我期待用以下的篇幅來介紹我所反思的十二個「屬靈定見」(Spiritual Mind Set),這些定見是我多年來的觀察成果,並針對當代基督徒的實際處境所提出來的,期待讀者可以重新明瞭「屬靈」的真諦並應用在生活中。
 
 
 

「環境倫理的思潮與實踐」系列介紹

文化脈絡的塑造環境問題的解決必須是一種文化改造的工程,它與我們整個社會的文化、歷史、政治、經濟息息相關,也與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判斷和世界觀等密不可分。教會參與生態關懷最主要的貢獻,應該是協助我們的社會塑造一種文化脈絡(Cultural Context),使得環境教育與環境科技可以產生實際效果。   ... more

教會如何處理糾紛

華理克牧師談教會如何處理糾紛


資料來源 基督日報


前言: 由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創辦並領導的馬鞍峰教會,會友從只有兩位即華理克牧師和他的房地產經紀開始,二十年間成長到今天的一萬七千人以上,教會年度預算一千九百萬,有三百三十位全時間同工。這期間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教會同工同心合一。

神總是祝福齊心成為一體的教會。馬鞍峰教會從只有兩位同工發展成今日一萬七千人以上的教會,其間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同工之間同心合一。许多教會有很大潛力,但是把很多時間和經歷都耗費在內部紛爭上,以致於不能得神喜悅。

聖經教導教會要聯合成為一體的經文比教導地獄和天國的還要多,可見聯合非常重要。教會是由人組成的,可是人卻不是完美的,因此人與人之間時常陷入紛爭。發生紛爭的時候,牧師就要有智慧地進行處理。以下有六條原則處理紛爭:

1. 要避免引起紛爭的情況發生
提摩太後書2:23-24:「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作為教會引導人,牧師應為眾弟兄姐妹樹立良好的榜樣,遠離辯論。即便是很小的爭論也不要加入,不要在所爭論問題上作出任何判斷,要始終把談話焦點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2. 教導起爭辯之人悔改
提摩太後書2:25-26:「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絕大多數牧師不喜歡起衝突,但是問題本身是無法逃避的。牧師要以溫柔的心勸誡起爭競、抵擋教導之人。

3.告誡起紛爭之人,要讓他們知道紛爭也會敗壞聽見的人
提摩太後書2:14:「你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在主面前囑咐他們,不可為言語爭辯。這是沒有益處的,只能敗壞聽見的人。」

4.為教會和睦祈求
保羅在腓立比書4:2做了很好的榜樣。「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同心。」腓立比教會�有兩個姐妹名叫友阿爹和循都基,個性非常強,給教會帶來了不少爭端,保羅在這�勸他們要在主�面同心。因為爭辯不僅僅傷害當事人,而且對危害整個教會的和睦。各位牧師要效法保羅,為引起爭辯的弟兄姐妹不住代求。

5.必要時用權柄責備起爭競之人
保羅在提多書2:15-3:1中說:「這些事你要講明,勸戒人,用各等權柄責備人。不可叫人輕看你。你要題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有時牧師需要正面面對起爭競之人。

6.若有人實在不聽勸戒,把他們逐出教會
提多書3:10-11:「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因為知道這等人已經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作。」除非不得已,沒有哪一位牧師願意這麼做,然而為了維護教會的一體性,有時把製造麻煩的人逐出教會是必要的。

聖經告訴我們,隨著教會增長,撒旦的分裂勢力會逐漸滲入。即使有些信徒原本是好意,也有可能被撒旦利用傷害基督的身體。牧師作為神所揀選的牧人,要保護會眾遠離撒旦攻擊,以免被撒旦利用,成為製造不合的工具。這是神給眾會牧的呼招和使命。

華理克是美國南加州馬鞍峰教會的創立牧師,這個教會是美國最大型、著名的教會之一。華理克牧師所著的《標杆人生》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首位。《標杆人生》和《標杆教會》被評為改變二十世紀的100本基督教書籍之一。另外,華理克牧師也是互聯網社區Pastors.com的創始人,這個網上社區主要為眾會牧服務。
李倩倩
linda_li@gospelherald.n

猶太人眼中的基督徒

拉比牧師現身分享─「猶太人眼中的基督徒」


資料來源 基督日報


猶太籍拉比牧師柏偉志(Ariel Berkowitz)應邀來台主領特會。 (圖: 基督日報)

猶太人到底如何看待基督徒?當教會高呼要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時又該注意些什麼?猶太籍拉比牧師柏偉志(Ariel Berkowitz)自去年來台主領利未記研經特會大獲好評後,此次再度應台北真理堂之邀,主講民數記研經特會「信心之旅」,並於晚間向有志宣教弟兄姊妹們分享、介紹今日猶太人和他們與基督徒間的關係。

要了解猶太人對基督徒的看法,除了透過聖經記載早期兩者間的互動、傳統對外邦人的態度外,柏牧師特別提到當年歐洲基督徒逼迫猶太人的悲劇所留下難以抹滅的影響,使今日猶太人多對基督徒抱持容忍,忍耐他們在生活週遭的存在,懷疑、不信任他們,和保持距離、反其道而行的態度。「今日猶太人的神學大都是回應基督教,刻意與其相反的神學。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拒絕真理,而是他們在拒絕基督教。」柏牧師無奈地說。

此外經過幾世紀的逼迫,也有部分猶太人為了生存,選擇同化—既然打不過,不如加入他們。譬如在美國,我就接受美式文化,做個100%的美國人。這造成了另個悲劇,柏牧師直言,「因為神揀選人,是讓我們分別,而非同化。」然而這些心態,現在慢慢有了轉變,2000年開始由於以色列境內巴勒斯坦人的叛變,自殺炸彈等暴力活動頻傳,使當地旅遊業完全停擺,就在這樣一個孤立、又遭國際誤解的時刻,仍然願意前往當地拜訪的,不是別人,就是福音派的基督徒。「以色列民眾注意到這點,甚至有猶太報紙寫道:福音派基督徒是以色列真正的朋友。」柏牧師說,「雖然速度緩慢,但猶太人正慢慢開始學習信任。」

而猶太人與一般基督徒間除了種族差異外,還有文化的差異,許多我們習以為常、視為當然的東西,譬如在聚會處掛十字架、身上配戴十字吊飾,都只是我們的文化,柏牧師叮嚀,「傳福音時,你不能強迫他們接受你的文化。」此外,更加要注意的則是神學基礎的差異,意即對猶太教三大柱石的認識:

A一位神

猶太人對基督教常有的誤會是基督教為多神教的信仰,此話怎講?原來造成這樣離譜誤會的原因就在於對三位一體神性的表達,中古時期基督教藝術常將神畫成滿頭白髮的老人、年輕的耶穌和象徵聖靈的鴿子並列,再加上對馬利亞的描繪,讓看到的猶太人大感困惑,到底你們所信的神是怎樣的呢?而一般詩歌中常出現的「我的神竟為我而死、為我誕生」等詞句,也令猶太人不解,「神會死嗎?」諸如此類表達用語、對「道成肉身」的說明都是弟兄姊妹在見證信仰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B以色列

早期教父發展出來的「替代神學觀」,認為猶太人對神不再重要、已經被神放棄,地位為教會所取代(新以色列)的說法,在柏牧師耳中聽來格外刺耳,「如果有人對你們說在神眼中你已不再重要,因犯錯的緣故為別人所取代,你還願意相信這樣的神嗎?如果真是這樣,我想在座許多人都要憂心。」

C妥拉

「妥拉」是猶太人信仰重要的教導,在不少神學院教師口中「妥拉」被簡化為「律法書」。雖然「妥拉」主要是描述摩西五經的內容,但那並非律法,柏牧師指出,而是告訴以色列百姓神是誰、怎樣作才能蒙福、如何吃穿作息的神的教導。由於早期翻譯的錯誤被譯為律法,讓人以為其與恩典相對,「但妥拉不是教導律法的文件,同樣是恩典的文件。」柏牧師強調,並表示「今天很多猶太人無法接受基督教就是因為錯誤訊信的傳遞(以恩典取代『律法的妥拉』),讓他們誤以為賴以維生的妥拉將被新約所取代。」

柏牧師於最後總結時表示,明白、注意到這些神學、文化的差異能減少我們在接近猶太人時的阻礙,而他也對華人信徒有更大期待,「與西方宣教士相比,猶太人更易對華人打開心胸。」他鼓勵與會聽眾都能多關心猶太事工。

真宗教之誤用 (Abuse of True Religion)

真宗教之誤用 (Abuse of True Religion)
經文:馬太福音 23:1-39
2008年01月17日10時14分 (PST)



資料來源 基督日報
作者:陳佐人牧師 三藩市灣區歸正福音教會主任牧師、歸正學院教務長

引言
基督教的中心不是聖誕節,而是受苦節與復活節,這是從救恩的角度看,因為保羅說,「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林前15: 17)。並且受苦與復活是耶穌一生的焦點,這更可從四福音書的經文比例看見,四福音書中只有兩本(馬太與路加)記載了耶穌的出生,但四福音書均以四分之一至一半的章數來描寫耶穌最後一週的事蹟。這種不成比例的篇幅顯明了福音書獨特的角度與目的,就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殺了,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徒 2:23-24)。既然耶穌生平的最後一週(從主騎驢進耶路撒冷起計算) 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我們便應在記念耶穌的受苦與復活的期間,以更多時間仔細地思考其中的經文。

耶穌最後一週的事蹟是四本福音書的聚焦點,以馬太福音為例,主騎驢進耶路撒冷是記載於21章,所以全書28章中有8章是記述此段時間及其後的復活,在此段馬太福音中,第24章是耶穌論末世,第25章是著名的按才幹受責任的比喻,而第23章便是責備法利賽人的七禍。這些均是極之熟悉亦極之重要的經文,值得我們深思。其中特別困難的,便是馬太23章耶穌對法利賽人的責備。「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23:13,15,[16],23,25,27,29),連續七次近乎惡咒的斥責,不留一點情面,英文更直接表達了其中的語氣:"Woe to you, teachers of the law and Pharisees, you hypocrites!"。為什麼主耶穌要如此不留情面地責備法利賽人? 究竟此段經文的現代意義為何?

1. 信心的必須性 (The Necessity of Faith)
在我們批判耶穌的批判之前,我們應注意耶穌的引話:「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23:2-3) 由此可見,耶穌不是否定文士和法利賽人信仰的「教訓」,而是批判他們信仰的形式,事實上耶穌甚至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5:20) 既然是「勝於」就不是完全的揚棄。法利賽人的問題不是他們過於守律法,而是他們根本沒有達到律法的原意,就是要使人知道人不能靠自己的道德行為來達到神的標準,律法是使人知罪,投靠神的恩典。可能有些基督徒會因耶穌對法利賽人的責備而感到尷尬,但此段經文正正表達了基督教的自我批判的精神。

事實上,正因為基督徒尋求神的真理,所以才有如此眾多的錯失與誤用。從來沒有人會仿造廉價的塑料手錶,但瑞士名錶的贗品卻可以是奇貨可居。信仰上的偏差故然是令人痛心,但這絕不足以否定信仰的真理。勞力士手錶絕不會因為冒牌貨而貶值,反而因此更顯其獨有的價值。耶穌對法利賽人的責備是一場信仰的角力賽,是耶穌基督真理的信仰與法利賽人假冒為善的信仰的交鋒,中間絕不存在著一種中立的無信仰立場,甚至連反宗教與非宗教者也是一種信仰立場。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對立,不是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對抗,而是信仰的正用與信仰的誤用的對質。每一個人均有一己的信仰,法利賽人有法利賽式的信仰,無神論者有無神論者的信仰,世俗主義者有世俗主義的信仰,而主耶穌是道路,真理與生命的信仰。二十世紀給人類的最大教訓之一,是無神論的馬克思主義在逼迫宗教之餘,竟不自覺地呈現出最強烈的宗教性,見諸於共產黨員對黨領袖的膜拜。 問題不是有宗教信仰與無宗教信仰者之間的對抗,而是人人與生俱來之信心的正用與誤用(use and abuse)。

2. 批判的必須性 (The Necessity of Critique)
既然人人皆有信仰,沒有人是沒有信心的,那我們應該如何分辨正確或錯用的信心? 由此可見此段經文的重要性。耶穌在此以上帝兒子的地位,來挑戰人世間所有的宗教(非單針對猶太教)。耶穌首先審判自身的猶太文化(23章),然後審判萬邦 (24-25章)。耶穌對宗教的批判表明世上沒有一個宗教可以使人達到神的標準,事實上我們可以說不是基督教救人,而是基督使人到父神那裡去。所以連教會也不能免於上帝的審判,故此彼得前書提醒我們「因為時候到了, 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4:17) 上帝如何審判我們?就是以上帝真理的標準來判斷我們。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問題是假冒為善(hypocrite),就是不能在生活言行上相符於接受之真理。

他們首先錯用真理的知識,耶穌指出他們是「瞎眼領路」,因為他們錯解上帝的話語,並且還錯誤應用聖經的教訓。教會歷史中釵h的錯誤均是解經的錯誤,人若忽視上帝的真道,必定招致信仰的偏差。第二他們錯用真理的權柄,文士和法利賽人「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他們「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結果他們的事奉成為別人的絆腳石,神聖的權柄必定出於上帝,但人若妄用上帝的權柄,必定招致上帝親自的管教。第三他們錯用真理的見證,就是「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虛有其表,「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此種表裡不一致的宗教生活是上帝所憎惡的。

主耶穌批判文士和法利賽人忘記了整個舊約的真正教訓:「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公義,憐憫,信實」(23:23,參彌迦書6: 8)。究竟何謂批判? 批判不等同批評,更不是全盤的否定,簡單來說,批判便是定義 (critique as definition),對事物的重新定義,一方面是糾正錯誤的認識,另一方面要建立正確的觀念。主耶穌在此不單批判法利賽人,更重新定義真正的信仰與靈命:要謹守遵行上帝的教訓 (即使被假權威所錯用),內心與外表的一致,最後是「你們中間誰為大, 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就是在知識,行為與社群上,按照真理而行,討神的喜悅。

3. 盼望的必須性 (The Necessity of Hope)
最後,主耶穌作出偉大的宣告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23:37) 重複兩次對耶路撒冷的呼喚深深地表露了主耶穌的情感與哀悼,耶穌深愛耶路撒冷,同樣耶穌深愛世上每一個人,包括了你與我,每一個人都是在一生之中,不斷正用與錯用自己的信心去接受或拒絕上帝的恩典,雖然人不斷抗拒上帝,但上帝卻「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這是聖經中少有以母性的象徵來描寫上帝,充分表明神對人永不止息的大愛。人人生來均有對神的知覺與信心,但人卻錯用自己的信心,去信靠那不值得信靠的名和利或世間的權勢。每個時代的人都以經濟、政治與軍事的力量來抵制上帝,而猶太人便是人對上帝的最高反抗——以宗教反宗教,從亞伯(創世記)至撒迦利亞(歷代志下24:22),便構成了從希伯來聖經開始至結尾,一頁又一頁的先知殉道史。難道上帝就此棄絕了猶太人嗎?絕對沒有,耶穌甘願騎驢進耶路撒冷受死,為耶路撒冷城哀嘆,便是上帝愛猶太人的明證。

相比之下,中國人也是一直抗拒上帝的福音與恩典,但今天上帝掌管歷史的手使中國教會,特別是家庭教會, 經歷了歷史上罕見的增長,另外一批又一批的中國學者,因著改革開放而有機會接觸與相信福音,這些均表明了上帝對中國人的大愛。無神論者常視馬克思主義与基督教,為非宗教與宗教之間的對立,但隨著改革開放而來的交流,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看見連馬克思主義也是一種信仰。事實上,人人皆有信心,問題是你會如何運用自己的信心,是正用還是錯用你的信心?你應將你的人生信靠給誰?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23:39),此句表明主耶穌會再回來此世界,帶給此世界真正的和平,公義與拯救,但願我們每人都能以正確的信心來迎接主。

領袖風格多類型 你是哪一種?

領袖風格多類型 你是哪一種?

于嘉豪 / 基督日報記者
2008年01月16日10時59分 (PST)

1月13日百萬領袖使命香港大會香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圖為訓練員Jerry McCamey,他為印第安納波利斯市加略山教會主任牧師,對宣教極有負擔。(圖:大會提供)

「百萬領袖使命」課程第四次訓練日前在港舉行,講及屬靈領袖除了注重内在素質,比如禱告、發揮恩賜之外,亦要發掘自己獨特的領袖風格,然後好好運用來榮耀神。

領袖和偉大的領袖的討袘?#34886;人思考好的領袖風範:偉大的領袖會轉變他的風格,但不會轉變他的原則;持久的領袖透過觀察他被領導的群衆來決定領導的風格。

領袖的角色是什麽?美國前總統卡特之妻羅薩琳有句名言講得好:「領袖帶領別人達到他們盼望的境界;偉大的領袖帶領別人達到的不一定是他們所達到的,而是他們應該達到的境界。」

然後衆人學習五種不同的領袖風格:

「支配型領袖」流於強硬,有時候過於強迫性,常被稱爲「老闆」,必須以愛心融合;慣性的支配型風格將會引致跟隨者多怨恨,有人離開組織,因爲引起恐懼的氣氛降低生産力。為支配型領袖工作的人需要注意不要凡是看作針對自己。

「磋商型領袖」與人討論要做的事,容易被跟從。磋商是重要的,如約翰•麥斯韋爾博士所說,「促進聯繫的法則;領袖先感動別人的心,才要求他們伸出援手。」但磋商亦要關注幾個原則,磋商最理想的結果是三贏局面,磋商之前應懷著高度期望,亦要清楚明確你想成就什麽,不想要什麽,人事要分開處理,對一些從未考慮過的建議要小心衡量,檢討決定時候,要定下時限並實質方法。

「説服性領袖」通常爲人親切,考慮跟隨者的需要,這樣的領袖令人信服口服,因爲他們得到別人為他做事情是因爲跟隨者想要做。雖然説服有以甜言蜜語使人信服的意思,但是其原則不容忽視,包括熱忱為根、忠誠為基、自信為要、洞徹為、明辨為鑒和愛心為勵。

「榜樣型領袖」透過以身作則去領導,訓練新人的過程包括學徒訓練,領袖先去做,讓跟從者從旁觀察,然後跟從者去做,領袖在旁觀察並予以鼓勵,最後跟從者能自己去做並再教導別人。但這種領袖曉得,不能帶領別人超越自己所能及的境界。

最後一種是「授權型領袖」,這種是長期領導的最有效方式,領袖得到別人為他做事是因爲跟隨者感到自己能夠做得到。講員表示授權型領袖的特色是他們擁有異象,有僕人的心態,他們本身有極好的自我形象,具透明度,信任人,懂得發展人才。但是權力的危險在於擁有的人想要力保如命,有個規律是「那些以權威自居和爭權奪利的人,很快會喪失權勢;唯有那些將權力下放的人,才會更有權力。」

不同類型領袖對領袖有不同要求,發揮得好產生好效果,發揮不好則帶來負面效果。比如支配型領袖對被帶領群衆產生積極作用時能即見行動,負面時候則是消極被動;説服型領袖積極方面是求勝態度,消極方面則是被帶領者依賴領袖;授權型領袖消極方面亦會產生群衆過於依賴。

不要忘記之前講過,持久的領袖透過觀察被領導的群衆來決定領導的風格,所以你要思考什麽時候採用哪一種風格。


「百萬領袖使命」香港大會詳情: http://www.mlmhk.org

福音的攔阻--各種的偶像

福音的攔阻--各種的偶像
參考聖經經文:羅馬書1:18-32
2008年01月14日11時14分 (PST)

資料來源 基督日報




作者:顧奇偉牧師 美加華人浸信會聯合秘書 紐約南塔光浸信會主任牧師

羅馬帝國富裕、版圖遼闊,他們又敬拜諸多的神明,比如街道的神、生育之神明等等,這很像中國人造的偶像。這時保羅在禱告中認識到福音的最大攔阻是無知無覺的偶像,因為羅馬教會的建立實在是上帝的奇妙。回到今天華人教會的現實,一些傳道人勇敢排除偶像﹐使得教會身體得平安。

可是對於偶像的處理﹐教會會友似乎有極其嚴重的糊塗觀念。美國中部有一家華人教會的同工會主席信主已好多年,可惜家庭成員沒有一個成為基督徒的,她只是按照傳統和老人家到教會「禮拜」一下。為何如此難信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家中陳列諸多的神像,比如菩薩、關公。訪問過她家的基督徒都會發出共同的疑問,難道偶像對她有什麼作用嗎?面對此疑問,她美其名日:「我們不拜偶像,只把它們(偶像)當作藝術品而已。」

一次牧師在主日禮拜的聖經資訊無意點到該「老羊」的痛處,禮拜後那位同工領袖和另一家保留偶像者立即表示反對牧師的那篇講道。有教會會友說,同工會領袖已經為她後代信主禱告多年,但效果渺茫無期。原來是她家的偶像阻攔了福音的傳開。另外,某地華人福音教會有一位老闆姐妹信耶穌多年,卻始終經營偶像商店,牧師講過多次,她始終不願軀除偶像。不過旁觀者清﹐教會肢體明白得勝的真理﹐就是去掉偶像才有耶穌基督裡的真平安。

聖經和保羅看偶像敬拜的問題

偶像是人手所造的東西,企圖滿足人的「宗教」欲望。聖經對待偶像有特別的方法。根據約瑟夫的著作,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棄絕偶像之家,以表達他完全信靠上帝的信仰(創11:31,12:1)。以色列人在埃及地離開真神和埃及人同流合污﹐他們用身體參與拜偶像的事件說明他們信仰上的惰落。直到以色列晚期﹐他們拜偶像的鬧劇越來越熱門﹐以致他們在後來的「聖殿」中拜全能神所造的東西,包括天上的星星月亮(結8:16)。先知書無數次指出偶像的罪惡並要求以色列人離開偶像歸回真神。

到了耶穌時代,他要求以色列人信仰者身體力行地來抵抗偶像的攻擊。他在曠野接受試探時,堅定拒絕撒但的敬拜誘惑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教會時代保羅對待雅典的 「未識之神」的態度依然是叫人棄舊絕偶像歸回真神 (使徒行傳 17:16-22 )。保羅對待雅典的算命和法術所採取的態度(使徒行傳19章)[1]再現耶穌基督的得勝原則。作為福音使者,保羅在以弗所停留的兩年中為福音廣傳打下良好根基,那時悔改歸主的人們,無不將邪書叫出來焚燒,僅僅邪書的價值高達五萬圓。

我們得救以後,生命應該改變。相比之下,今天一些「基督徒」為何還要保留偶像作為藝術品來欣賞的作法,叫有生命的基督徒難以相信他們是得救的。看著無數靈魂的墮落,難道還有什麼理由保留偶像,叫偶像成為我們行天路跟從基督的絆腳石呢?一旦拋棄偶像,福音阻攔機才能排除,周遭的人才能開始考慮信主的大事。

今天華人教會是否依然有其他拜偶像的事情呢?困惑在色情的網羅之中,離不開拜金牛犢,沉迷於教會同工會的權利之爭,留戀世俗的喜好,回到埃及地靈性兜圈子,約旦河東的基督徒都時隱時現。有的教會團契和活動瓣得好像世俗活動一樣,有用世俗行政手法來管理屬靈的教會。其實最可怕的不是看得見的偶像,乃是看不見的偶像。

去年一個基督徒團體的傳道人,敏銳地注意到北美華人教會中有些危險的偶像傾向,就是太重視名家牧師、名講員,卻不重視自家的牧師,久而久之,建立了無形的「偶像」,這樣耶穌基督豈可在教會坐著為王?保羅的話今天依然在某些「基督徒」的身上得到證實。雖曉得神的知識,行為上卻不榮耀神,吃飯前不敢禱告,自稱為聰明,玷污上帝的殿,有的傳道人不敢講罪,討人的喜悅過於上帝的喜悅,講人的話過於上帝的話,看人的面子過於上帝的面子,甚至為保住「老我」的地位,不惜犧牲上帝的聖工,斷送福音事工的大好前程。

保羅在羅馬書1:29-32節中羅列的罪惡清簞中是否有我們這些「基督徒」的份呢?難道保羅說的只是羅馬的教會,於我們無關嗎?如果是這樣,保羅書信就失去了教會意義。回到教會實踐牧養,我們的外面有冠冕堂皇的教會「招牌」,裡面確是黑暗污穢。

這裡保羅將這些黑暗罪惡劃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隱藏性罪惡包括:
1.不義--以自己為中心,為自己建立「祭壇」,敬拜他自己,把上帝排斥在自己生活以外。
2.邪惡--破壞性的惡毒,抵毀別人的善意,要把別人往毀滅的道路上拉,拉人下水。
3. 貪戀--用不健康手法獲得更多的利益。道德倫理上將別人踏在腳下,以便獲得地位名譽權柄。物質上以獲得財物為根本目的,看顧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的利益。筆者讚同香港陳一華牧師的文章,教會必須預防四大災害,他們是:防止傳銷、防止暗中借貸、防止是非傳言和防止異端邪說。
4.惡毒--內心屬靈狀況美況慾下,道德在天枰上面失去平衡,內心性情的敗壞。
5.嫉妒--嫉妒別人的屬靈長處,包括抱怨懷恨他人,以致作堊。
6.兇殺--內心害人狠人的思想意念。
7.詭詐--心腸彎曲,用卑鄙手法達到自己目的。
8.毒恨--人們把一件無辜的事情和行動,用最惡毒的語言來解釋,添油加醋,肆意擴大。

不過這些內心的罪惡是無法憑著肉體的眼睛看見曉得的,唯有用屬靈的眼睛才能看得見,唯獨通過聖靈裡面的禱告才能曉得。

第二類﹕曝露型罪惡包括:
1.背後說人的和讒毀的--好毀謗人的舌頭,往來傳舌、傳播誹聞、誇大其詞,造謠中傷。
2.怨恨神的--反抗神,拒絕神的管理和屬靈的教導。
3.戲謾人--靠自己的勢力才能,財富,能力是一切﹐從人得歡樂。
4.狂傲的--他蔑視一切的人,雅 4:6,彼得前書5:5,箴言3:34), 。
5.自誇的--得人的誇耀,自己以為有,其實什麼都沒有。
6.捏造堊事--喜新厭舊,找到新罪裡面的刺激。
7.違背父母--不孝敬父母,當然不會「孝敬」自己屬靈的父母。
8.無知--愚昧不堪,不以上帝的智慧為美好。
9.背約--沒有可信的信用史,違背神聖約,成為到處飄流的「教徒」。
10.無親情的--沒有愛心的家庭,更沒有自己的屬靈家庭,無怪乎長不大。
11.不憐憫人的--這和當時的奴隸制度有關,任意淩辱他人,缺乏公義。

這些外表的罪惡也是今天教會必須對付的攔阻。耶穌來的時間就在我們身邊,反省教會內外、教會的侍奉,教會的問題。我們不該為過去的成左g沾自喜,我們要悔改,耶穌在七個金登臺中間行走,他流眼鰼璆膝@的教會,傳全備的福音。但願更多的罪人有一天能去掉偶像,悔改成為名副其實的基督徒,我們才能成為真理的居住所在,這樣的工程才能經歷火的考驗。


[1]陳終道牧師著:《新約書信讀經講義》,提摩太前書,1082頁。

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三)

郝繼華牧師談「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三)
全威 / 基督日報記者
2008年01月15日08時02分 (PST)
資料來源 基督日報

教會增長一直是基督教界的熱門話題,许多在此領域獲得卓越成就的牧者紛紛獻計獻策,為廣大教會同工分享自己教會增長的經驗和心得。日前在紐約舉行的美東基督教教育大會上,信心聖經神學院院長、信心聖經教會主任郝繼華牧師,以反面教材入手分析了「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使在教會增長問題上遇到困難的牧者們對症下藥,以幫助教會健康成長。續 郝繼華牧師談「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一)(二)五:「態度」決定教會的前途「『態度』的好壞對教會的發展亦是非常重要。」郝牧師說,因為沒有人喜歡去「態度」不好的教會。他又進一步指出教會的「態度」。首先,聚會要十分認真。比如,崇拜時間要準時,牧師走進聚會場所的時候要注意形象,不能以懶洋洋的狀態展現在會眾面前;招待同工也要認真嚴肅,不要談天說地。其次,會眾要有屬靈氣氛,而且要有熱情特別是對初來教會的人,讓他們感受到教會的愛和溫暖。倘若這些小節作不好,會給他人一個「不認真」的印象。六:缺乏儲備事奉人才談及攔阻教會增長的第六要素時,郝牧師說,教會如果缺乏儲備事奉人才,就勢必影響自身的增長。不少教會事奉的人來來去去總是那幾位老面孔,前後十年沒有太大變化,教會狀況是可想而知的。儲備事奉人才是教會的希望,直接影響教會的前途。因此教會要花大力氣培養年輕事奉人才,為教會增長儲備力量。關於這一點,郝牧師分享三點經驗:建立系統的門徒訓練、建立完整的訓練材料和路線,挖掘事奉者的恩賜。至於最後一點,他認為教會可大膽放手讓事奉者參與服事,不過也要樹立良好的監督、指導機制,不至於讓他們偏行己路。七:「合一」也要「向心」最後,郝牧師說教會不僅要合一,也要充滿向心力,沒有向心力的教會是絕對不能成長的。至於如何凝聚教會的向心力,郝牧師認為首先領袖們要檢查自己是否向心--對教會的委身,倘若連他們都缺乏對教會的委身,教會絕對不會有向心力。其次,信徒亦要絕對委身於教會。然而現今教會的困境是信徒對教會的委身程度不夠,委身的意識也比較弱。他們喜歡委身在團契、小組或工作上,卻忽視教會的委身。這亦是大家要改善的問題。另外,也要善於處理各樣的人際關係,比如發現他人犯錯誤時,要給予指明;明白人人要彼此尊重;人際關係遇到困難時,彼此要坦誠的溝通以排解誤會

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二)

郝繼華牧師談「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二)
全威 / 基督日報記者
2008年01月14日11時09分 (PST)

資料來源 基督日報




教會增長一直是基督教界的熱門話題,许多在此領域獲得卓越成就的牧者紛紛獻計獻策,為廣大教會同工分享自己教會增長的經驗和心得。

日前在紐約舉行的美東基督教教育大會上,信心聖經神學院院長、信心聖經教會主任郝繼華牧師,以反面教材入手分析了「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使在教會增長問題上遇到困難的牧者們對症下藥,以幫助教會健康成長。

郝繼華牧師談「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

三:人事架構複雜帶來的禍害
郝牧師又提及人事架構過於複雜帶給教會的危害。首先,一些教會過於強調強烈的階級制度,結果造成教會內結黨紛爭,最後教會被弄得四分五裂。

他認為,教會可有階級制度之分,但從本質上看,他們只是分工上的不同,彼此無高低之分,和權利也無掛鈎,因此不必過分強調它,否則魔鬼很容易趁虛而入,在教會內挑起紛爭。特別是掌管教會行政大全的長執同工要格外小心、謹慎,要時刻存謙卑受教之心,防止被魔鬼利用。

郝牧師還指出傳統教會的一些缺點:長執的權利太大,行政領導團隊失衡,牧者在教會的影響力弱小。他說,很多教會的長執權利過大,他們負責管理和使用教會的財務,甚至是制定教會計畫方案,而牧者則被排斥在外。

「事實上,最理想的行政管理架構是教牧與長老為領導的團隊;同樣,牧者、長執同工應共同管理和使用教會的財務,因為牧者有屬靈的看見,有清晰的異象,他們需要在各樣的工作和事奉上發揮出屬靈的影響力,引導教會正確前進。」

試想,牧師、傳道人幾乎天天為教會的事情操勞、禱告,心思都在教會上。但大多數的長執平時為生計奔波,對事工和事奉的看見比較有限,因此教會的行政、財政大全不能都落在長執同工上。再則,「長執」在於負責事工而非管理全教會,他們存在的目的是配合牧師牧養教會。

四:教會禱告生活貧乏帶來教會的破口
教會不能成長,很大程度上亦和禱告生活有關。郝牧師表示,現今北美華人教會的禱告生活讓人憂心,一般信徒喜歡作事就是不肯花時間與代價去禱告,禱告會往往是教會參加人數最少的聚會。

關於如何提升禱告會的品質,吸引更多信徒參加禱告會,郝牧師提出幾點建議。首先,要努力改變禱告會的氣氛。比如務必讓所有同工去參加禱告會,起到榜樣作用;另外,舉辦多天的禱告特會,或分組式的禱告會,或在主日崇拜後開禱告會。

在此,他特別推薦舉行連續多天的禱告特會,效果非常明顯。比如,信心聖經教會先前曾先後舉行四十天禱告特會和二十一天禱告特會,結果教會的屬靈氣氛大大改變,眾信徒在禱告會中得到力量,挑旺事主的心志。

此外,也要注意找有「恩膏」的人帶領禱告會,而且禱告會的講道不要過長,有時可有醫治的禱告(得醫治的要分享出來)讓信徒親身經歷禱告的能力。

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

郝繼華牧師談「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
全威 / 基督日報記者
2008年01月11日04時01分 (PST)
改變字體大小 [-] [+]



郝繼華牧師分享「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圖:基督日報/全威)
教會增長一直是基督教界的熱門話題,许多在此領域獲得卓越成就的牧者紛紛獻計獻策,為廣大教會同工分享自己教會增長的經驗和心得。

日前在紐約舉行的美東基督教教育大會上,信心聖經神學院院長、信心聖經教會主任郝繼華牧師,以反面教材入手分析了「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使在教會增長問題上遇到困難的牧者們對症下藥,以幫助教會健康成長。

郝牧師說,「嚴格來講,教會應處於不斷增長的過程中。如果教會經過很長時間不能增長,且反而縮減,那麼教會自己就要很深反省了。因為與復活的主同在的教會不該發生這樣的悲劇。」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郝牧師對此提出了「攔阻教會增長的七大因素」:

一:缺乏「信心」使教會無法前進
他說,信心是促進教會增長的最重要因素,它好比是教會的引擎,沒有它教會就不能發動。因此教會整體要憑信心走前面的道路。

談及「教會整體」,郝牧師強調不少教會由於一些同工的信心不夠,他們的事奉熱心反倒成為教會發展的阻攔。比如,他們喜歡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斤斤計較,缺少信心的視角。

所以,信心的提升不單針對教會領頭羊(主任牧師)說的,更要成為教會整體(特別是決策同工)信心的提升。

對於建立信心的整體,他又提出三點建議:異象要清楚且要持守;明白神的帶領,堅定立場;駁倒反對的,樣樣按真理行。

二:沒有異象、民就放肆
「教會若沒有異象,就等於沒有方向。」郝牧師在分享攔阻教會增長的第二個因素時說。其實每個教會都要認真尋求自己應該怎樣走,並且永遠要有「成長」的遠景。

如果教會無法看見異象就要反思四點:是否貪圖安逸怕付代價、是否怕失敗、是否有太多人的想法(自己的計畫太多),還是不肯冒險?

郝牧師說,教會要增長不能因害怕失敗而不敢冒險、不敢付代價。事實上,安逸狀態是絕對不能做工的。他指出,不少教會起初非常火熱,但增長到一定程度後開始裹足不前、不求上進,結果看不到異象,最終走向倒退。